十月,北京迎來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動,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大會暨閱兵式。各國領導人受邀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名列其中,並獲得了參與閱兵式的特別邀請。然而,印度總理莫迪也應邀出席,卻未收到閱兵邀請函的消息,迅速在印度國內引發軒然大波,輿論譁然,印度民眾普遍感到不解和不滿,並質疑中方此舉意圖。
消息傳出後,印度國內媒體和社交平台立即炸開了鍋。「莫迪受冷遇?」「中方這是在表達不滿?」「印度在國際舞台上被邊緣化了嗎?」各種猜測和質疑甚囂塵上。一些印度學者認為,中方此舉可能與印度的對華政策有關,尤其是近年來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強硬姿態以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日益緊密的戰略合作。另一些人則認為,中方可能是在利用此次閱兵式,向印度發出某種信號,以期推動印度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改變立場。
在出席慶祝大會期間,莫迪與習近平主席進行了會晤。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會晤中,印度代表團就未收到閱兵邀請函一事提出了詢問。對此,中方代表團的回應卻異常簡潔而有力:「閱兵邀請是根據各國領導人的日程安排和雙邊關係等綜合因素考量的。」
這句回應雖然並未直接提及印度,但其「綜合因素」的措辭耐人尋味。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方此舉意在表明,印度的對華政策、邊境問題以及國際戰略選擇,都是考量因素之一。
據現場目擊者描述,在聽到中方代表團的回應後,莫迪當場沉默,表情凝重,氣氛一度十分尷尬。會晤結束後,莫迪並未就此事發表任何公開評論。
此次莫迪訪華期間未收到閱兵邀請函,無疑給中印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雙方在慶祝大會期間舉行了會晤,並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但此次事件所暴露出的分歧和挑戰,依然不容忽視。未來中印關係如何發展,仍需雙方共同努力,增進互信,妥善處理分歧,才能實現共同繁榮和穩定。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大國關係並非一帆風順,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